物流工程

发布时间:2025-03-21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专业概况:

雷火电子竞技平台物流工程专业源于1965年开设的汽车运用工程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从事现代智能物流技术应用与开发,现代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管理,物流装备设计与运维,物流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具有跨越工学、管理学的交叉复合型人才。本专业2016获批“交通运输”专业硕士点,2019年获批“交通运输工程”一级硕士点;2018年开展“物流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复合人才一体化培养试点计划,2023年开设“智慧物流”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22年参与获批教育部物流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点。2023年获批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其中教授2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工程师1人,具有硕士生导师10名。团队构成多元化,专业知识覆盖智能技术与设备、物流大数据、管理与决策等领域,高级职称72%,中青年占86%,有工程经历占90%,1人获评宝钢优秀教师,6人获评评材谷金带优秀教师、校教学模范、教学新秀和三育人先进教师。多人在国家一级学会任职理事及委员,形成了一支学缘、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出版教材10部,积极开展线上课程、线上线下课程、虚拟仿真课程等课程建设,在智慧树平台已投入运行慕课7门,获得省级和学会教学成果奖6项,省部级教改项目6项。本专业教师先后承担了多项目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积极推进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本专业已建立物流系统仿真实验室、物流与供应链实验室、物流仓储与配送实验室、智慧物流实验室、物流装备实验室、数智物流工程实验中心等6个教学科研实验室。与浪潮集团有限公司、中诺思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邮区中心局、重庆药业湖北物流中心、上海富勒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牧原物流有限公司等深入开展了教育部校企协同育人合作项目和实习实践项目。

特色:

本专业围绕学校确立的“钢铁品质、社会英才”人才培养总目标,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学校在制造业的优势,紧扣服务制造业物流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形成了以智慧技术为支撑,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理念,以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为抓手,以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为推力的四大综合优势。近年,为物流与供应链企业、工业制造及工程类企业等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专业与企业间双向支撑,具有良好的产业特色和发展基础。

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取得显著成绩,在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及其他高水平竞赛中累计获国家级奖37项,省级奖46项。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校首次。近年,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双创项目15项。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理论厚实,知识结构合理,社会适应能力强,富有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交叉复合型人才。能在物流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工程管理、物流装备设计等工作,期待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过程中遵守行业相关的标准、规范和职业道德;

2、能够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对物流工程等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富有创新精神;

3、具有多学科知识、方法、现代工具的综合运用能力,能胜任物流工程等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管理等工作;能够在工程项目的决策、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4、拥有团队精神,具备有效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能在团队中独立、有效地发挥作用,或组织领导具体应用领域的项目团队;

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具备一定的专业文献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能够进行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

6、具有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积极适应本土和国际环境变化,不断提升自身品质和综合能力,满足物流科技发展和产业改革的要求。

主要课程:

智慧物流概论、运筹学、智慧仓储装备与技术、人工智能与物流自动化、物流智能决策与算法、智慧供应链管理、物流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智能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本专业设置“物流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复合人才一体化培养试点计划、“智慧物流”微专业培养。

就业及升学前景:

物流工程专业平均就业率90%以上,升学率(含出国)32%以上。毕业生就业广泛,主要有武钢物流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上海汽车集团、格力等知名制造业企业,京东、顺丰、菜鸟等知名物流企业及上海富勒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兴智慧物流企业。升学通道畅通,主要有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


上一条:交通工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