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概况: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起源于1972年开办的矿用汽车专业,以2003年开办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为基础建设。为应对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的发展趋势,助力克服智能汽车产业发展人才紧缺的问题,围绕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学科专业设置布局要求,经教育部批准,2024年起增设智能车辆工程本科专业。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基本掌握车辆、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控制等多学科交叉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智能车辆工程领域从事整车设计与开发、整车测试与评价、大数据分析与决策、运行管理等工作。专业办学过程中实施跨部门跨学院跨学科共享教学实践资源,跨专业跨课程组建教学指导团队,积极创新教学新模式。与智能车辆领域的领先企业合作,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期培养符合智能汽车行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14人,实验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3人,博士生导师 5人,硕士生导师26人,拥有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1人,楚天学者1人、武汉英才2人、香涛学者2人。近年来,新增2门省级精品课程,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出版规划教材17部。承担国家级课题30项,省部级课题22项,企业横向课题117项,发表论文204篇,授权发明专利36项,出版教材专著9本,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行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及融合机械、信息和计算机的车辆工程专门知识,掌握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所必需的较系统的基础科学知识,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一定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及国际视野,能在智能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及产品测试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期待学生毕业五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取得工程师资质,能综合运用信息、计算机和智能车辆工程多学科知识、原理和现代工具从事设计制造、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及产品测试等工作;
3、熟悉智能车辆工程领域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并主动遵守,能在工程实践中充分考虑社会、环境、法律、安全、健康及文化等因素;
4、能够进行跨文化和跨领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具备多学科团队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5、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国际视野及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6、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熟悉行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不断适应行业发展新需求。
主要课程:
智能汽车工程导论、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智能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汽车嵌入式技术、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智能汽车感知技术、智能汽车通信技术、智能汽车决策与控制技术、汽车智能底盘技术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
本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可在智能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企业、智能驾驶科技公司、科研院所等从事设计研发、生产管理、集成测试等工作,能够满足线控底盘控制、自动驾驶算法(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及决策、导航与定位)、软件集成等开发技术的要求,就业前景好,需求量大。
本专业的毕业生升学专业选择范围多,可以在智能电动车辆、人工智能、控制工程等多学科继续深造。